鲁迅诞辰140周年青年人为什么读鲁迅?
来源:融媒观察网 发布时间:2021-09-25 11:27 作者:宋元明清 阅读量:18395
年轻人为什么读鲁迅?
2021年9月25日是鲁迅诞辰140周年。在一百多年前的新文化运动中,鲁迅用他的作品唤醒了人们。在他的文章中,“青春”是一个经常出现的词,他把青春视为中国的希望。
一百年过去了,时代在前进,中国站在了世界的前列,鲁迅和他的作品依然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电视剧《觉醒年代》热播,每次鲁迅出现在剧中,弹幕都是一片欢呼,网络上关于鲁迅老师的表情包更是火爆。这位才华横溢、犀利、傲娇的青年代言人,成为了《新青年》眼中的鲁迅形象。
为什么现在的青年喜欢鲁迅?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瑜的话说,“因为我们的生活中总是有矛盾和困惑,鲁迅的文本就面临着这些矛盾和困惑。我们古人想以一种虚假或欺骗性的方式逃避和回避问题。鲁迅是直接面对生活的。”003010 《少年闰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社戏》 《故乡》 《孔乙己》 《记念刘和珍君》 《阿Q正传》……你学生时代读过多少鲁迅的文章?你现在还在读鲁迅吗?
在鲁迅诞辰140周年之际,谈鲁迅应该谈些什么?普通读者,尤其是新时代的青少年,为什么要读鲁迅?最近,许多学者和专家围绕这个话题在网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一位特殊的人,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名誉所长,教育部编写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主编文如民。
文如民今年出版了一本自选集《为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书名是引用鲁迅的话。75岁的文如民读鲁迅60多年,有很多感触和经历。他专门录制了一段视频,与读者分享这些年来读鲁迅的感受和变化。
提倡年轻人读鲁迅。
“会有向上的力量。”
这几天,文如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鲁迅只活了五十多岁,却做了那么多事,成为中国文化精神的标杆。多了不起啊!百年沉浮,成就了鲁迅当代大部分著名艺术家的历史过客。但鲁迅始终站在文化高地,被人们穿越时代崇拜。现在每年都有人记得他。鲁迅在中国家喻户晓,他关于鲁迅的文章也非常丰富。虽然对鲁迅的看法可能不同,但鲁迅确实融入了整个社会生活,这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奇迹。那么,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他的精神真的可以传承吗?有没有人像他一样勇敢?
温儒敏回顾了近几十年来他是如何阅读和研究鲁迅的。六十年前,他最初接触鲁迅,并把他视为文学巨匠。上了大学,他对鲁迅的阅读开始变得单薄,但还是片面的。当时流行鲁迅的一句红语录,是节选。他认为这本书与鲁迅的初衷相去甚远。1978年,文如民在北大读研究生,开始花时间读鲁迅,发表了许多论文。在此期间,他对鲁迅进行了深入的阅读和思考,最关注的是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和作品中所体现的五四精神。
文如民说,这几年,他不再是从另一面看鲁迅,而是真的有了精神上的亲近。鲁迅批判的许多社会病、老年病,今天依然存在。百年来,鲁迅对中国文化、中国人的认知,对人性的通透理解,包括对人生的感悟,对人生的无奈、孤独、悲凉,都让文如民有了更深的认知。他不再单纯地崇拜鲁迅,而是把鲁迅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没有人能取代鲁迅。”
近年来,文如民不仅在日常工作中编写教材,还花费大量精力研究鲁迅,写了很多关于鲁迅的书,如《鲁迅作品精选及讲析》。他对编写教材的过程感到满意。他说,他又一次仔细阅读了鲁迅:比如《故乡》,现在他觉得一个人有两个故乡,一个是成年人的故乡,另一个是童年的故乡。《孔乙己》的英雄是谁?很多人说是孔乙己,其实不是。文如民说,英雄是孔乙己身边的空气,他是孔乙己身边谈论他的看客。《野草》很多都是鲁迅自我解剖,为自己写的。温儒敏读了60多年鲁迅,研究了60多年,得出了鲁迅值得一生反复读的结论。
此前,网上有传言称,中国教科书中鲁迅的作品大幅减少。文如民说,事实并非如此。其实很多鲁迅的作品都入选了中小学生语文课本,小学的少,初中的多。《朝花夕拾》要学,语文课本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阿长与〈山海经〉》 《藤野老师》。高中语文教材包括《社戏》 《故乡》 《孔乙己》 《祝福》 《为了忘却的记念》等。
小学要接触鲁迅,因为他是文化的象征,学习的时候会有尊重感,高中要学习他的批判性思维。文如民说:“我提倡年轻人读鲁迅,这样才会有向上的力量。”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
读点鲁迅。
文如民在编辑《记念刘和珍君》的时候写过一句话:“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读读鲁迅。”
“你为什么要读鲁迅?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话来回答,那就是了解和认识我们自己的文化。”文如民说,鲁迅是百年来对中国文化了解最深入的第一人。他的眼光很毒,重新发现了中国和中国人。研究中国文化的人很多,但鲁迅很特别,别人替代不了他。他对中国文化的观察和思考,不是从书房另一边看火的知识,而是一种痛苦的感受。从生活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人生智慧,不同于学习文化的引入。
读鲁迅可以为分析传统文化提供一个角度和方法。既要读孔孟、古史、近代史,又要读鲁迅,做到知识结构全面,思维方法辩证。
读鲁迅也能让我们真正了解自己的文化。
体验,克服在文化问题上“民粹式”“愤青式”的粗糙思维,他对文化的批判性认知,是基于对人性的深透了解,基于对自身思想心理不断的“自剖”,他反传统、反专制、反精英、反庸众,思维是辩证而尖刻的,是“不合群”也“不合作”的,有时说的话很“难听”,但那是知人论世,能让人警醒,换一个角度去打量我们所熟悉的世界。
在网络时代,过量的信息冲刷可能会让思维碎片化、平面化,过度强调娱乐消费的流俗文化,又使人们的精神趋于粗鄙,现在大部分人都在玩手机,往往都是活在“同温层”,活在朋友圈,见不得不同的意见,也拒绝不同的信息,以为我们无所不知,其实很封闭、狭隘、夜郎自大——这些鲁迅都批判过。所以,鲁迅那种批判性的深度思考,可以帮助我们跳出庸常和习惯,突破“同温层”阅读,用超越的眼光看世界,思想变得深邃,精神得到升华,是有助于拯救“文化滑坡”的。
鲁迅不是优雅、平和、休闲的,而是真实、严峻、深邃的。读鲁迅是“思想爬坡”,并不轻松,甚至费力、难受。从“生活化”的立场,也许一些人并不“喜欢”鲁迅,我们读鲁迅也并非学习鲁迅做人,不必让自己变得尖刻,我们是要学习鲁迅的思想方法、批判意识,从他那里获取对我们民族历史与现实的清醒认识,激发思想的活力,获取人生的动力。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陈谋
曾经的青年读鲁迅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里程碑式的作品,在此后数年,鲁迅的作品在青年人中流传,不少人在阅读过他的作品后,写下了自己的“读后感”。
鲁迅先生所作《狂人日记》的狂人,对于人世的见解,真个透彻极了,但是世人总不能不说他是狂人……文化的进步,都由于有若干狂人,不问能不能,不管大家愿不愿,一个人去辟不经人迹的路。最初大家笑他,厌他,恨他,一会儿便要惊怪他,佩服他,终结还是爱他,像神明一般地待他。所以我敢决然断定,疯子是乌托邦的发明家,未来社会的制造者。至于他的命运,又是受嘲于当年,受敬于死后。这一般的非疯子,偏是“前倨后恭”“二三其德”的,还配说自己不疯,说人家疯吗?
——1919年,傅斯年
那时我对于这古怪的《狂人日记》起了怎样的感想呢,现在已经不大记得了;大概当时亦未必发生了如何明确的印象,只觉得受着一种痛快的刺戟,犹如久处黑暗的人们骤然看见了绚丽的阳光……尤其是出世在后的长篇《阿Q正传》给读者难以磨灭的印象。现在差不多没有一个爱好文艺的青年口里不曾说过“阿Q”这两个字。我们几乎到处应用这两个字,在接触灰色人物的时候,或听得了他们的什么“故事”的时候,《阿Q正传》里的片段的图画,便浮现在脑前了……我们有时自己反省,常常疑惑自己身中也免不了带着一些“阿Q相”的分子。——1923年,茅盾
好的文学都是含有诗的真理的,这种诗的真理就是美;一篇文艺无论对象多么不美,只要表现得真实动人,使读者读到的时候,忽然间脑中光明起来,心里发生一种近于愉快的感觉,这篇文艺便是妙文。
这个“妙文”的称号我如今加在鲁迅的《呐喊》的上面,虽然他的这本小说之中所描写的大半是一种愚蠢灰白的乡间生活。这种生活如令我们身历其境,一定会发生作者所谓“寂寞”或是憎厌的感觉,愉快自然谈不上,美是更远了;不过这种生活经过了艺术的洗礼之后,我们再来看它,则只觉脑亮,心愉,只觉美,则不会觉着憎厌了。
——1924年,朱湘
现在的青年读鲁迅
2021年,电视剧《觉醒年代》热播,有不少观众表示,“我其实是被鲁迅出场的镜头吸引才真正开始追这部剧的”。追完了剧,他们又重读起鲁迅的作品,并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因为追剧看完了《觉醒年代》的关系,再次燃起了对“不干了”的鲁迅先生的兴趣,鲁迅所写的白话文小说在新文化运动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剧中新青年的编辑们朗诵着他的《狂人日记》,盛赞这篇文章在抨击封建势力上的力量,因此也找来了这本鲁迅短篇小说集阅读。
初读《狂人日记》还是在中学的课本上,那时候哪有智商去理解鲁迅的文章,纵使老师在前面讲得慷慨激昂,自己在底下却听得糊里糊涂。倒是看到满篇的“吃人”,吓了一跳,心想,这是什么文章?这么恐怖!十年后再读《狂人日记》,虽能理解作者的用意,但还是会记起年幼的那份“惊恐”。想想也觉得有趣,鲁迅先生以狂人的口吻,再现了那个年代中国人的精神状态,视角新颖,文笔细腻又不乏辛辣之味。
年轻的时候,如果能读一读鲁迅,尝一尝人性的酸涩与辛辣,摸一摸属于人性深处的沸腾与冰凉,长大了,面对自己与人生,就会少一点茫然,多一些执着与操守。
年轻的时候,如果能读一读鲁迅,看一看那个社会的浮光掠影,闻一闻那个社会的味道,长大后,面对其实没有太多变化的社会,就会少一点愤怒,多一些从容与冷静。
年轻的时候,如果能读一读鲁迅,分享一点亘古不变的真理与错误,跳脱一些时代固有的偏执与激进,长大了,面对这个仍旧喧嚣的时代,就会少一点失望,多一些坚持与力量。
如果能借助鲁迅看到一点那些终极问题的轮廓,或多或少,哪怕仅仅是惊鸿一瞥,就是最最值得的事情。
相关作品
《鲁迅:大先生,小日子》
陈鹏
作家出版社
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名人传记,《鲁迅:大先生,小日子》不拔高,不溢美,不立场先行,而是将视角聚焦于鲁迅先生的生活,将那些被忽略,被遗忘,被漠视的细节打捞出来,重新组合,整理,打磨,形之于文,以祛除涂抹于鲁迅身上的种种颜料,还原一个真实可信的、活泼热烈的、血肉丰满的、性格鲜明的、趣味横生的鲁迅。
《鲁迅的饭局》
薛林荣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了解鲁迅,从他的味蕾开始。蔡元培、胡适、许寿裳、郁达夫、茅盾、萧红、许广平、孙伏园、周作人、林语堂、郑振铎、陈师曾……鲁迅府上向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觥筹交错间,新文艺的星火已燃起,鲜活的民国文化沙龙已在目前。
全书以小品文的形式,以时间为序,详细记述了鲁迅自1912年来到北京,至1936年在上海去世的24年里,所参加的重要饭局。深挖并撷取史料中相关部分,梳理鲁迅整个生活概况、创作心理、文人交往等,勾勒出鲁迅在文学史之外,更为真实更为立体丰满的文人形象。
《鲁迅代表作》
周令飞选编
作家出版社
《鲁迅代表作》一书由鲁迅长孙周令飞选编,16幅鲁迅家人私藏老照片高清彩色复原,239篇作品,涉及小说、散文、诗歌、杂文等体裁,代表了鲁迅的文学水平和思想深度。其中第一辑收小说,取名“呐喊到彷徨”。这既是以鲁迅的两本小说集命名,客观上也反映了鲁迅的心路历程。第二辑收散文,取名“朝花与故人”。“朝花”出自《朝花夕拾》,是鲁迅早年生活的记忆,“故人”则是鲁迅的怀人散文。第三辑收散文诗和诗,取名“野草与惊雷”。第四辑收杂文,取名“中国与国人”。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站点精选
由潇湘电影集团创作、湖南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半条棉被》绘本版、青春版于24日在长沙上映。“半条被子”的红色经典故事,生动地诠释了“哪怕只有一条被子,也要给老百姓剪...
- 梦饷集团四周年商家大会发布三大新品四大战略点燃鱼群爆发力2021-09-24
- 中原消费金融:线上线下协同积极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宣传活动2021-09-24
- 13部门出手!做好国内化肥保供稳价工作2021-09-24
- 硬核实力保障无忧中国联通蓄势以待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2021-09-24
- 大力深化5G+云网融合筑实乌镇网络安全墙中国电信立体化服务保2021-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