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top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活”起来的非遗“火”起来,让运河文化流向未来……

来源:东方网    发布时间:2021-10-23 12:25   作者:竹隐   阅读量:9877   

今天起至24日,2021中国大运河非遗旅游大会相约无锡。在无锡市江南古运河旅游度假区,以运河绝版地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为轴线,将汇集全国近百个非遗项目,一展各地灿烂的民间技艺和悠久文化。

运河和非遗皆是“活”的文化遗产,如何活化利用非遗,实现非遗的可持续发展,使其随运河更好地流向远方,流向未来?

为非遗文化搭建厚重平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核心、以生活为载体的活态传承,一个适宜非遗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平台在这里逐渐形成。

“各地的技艺和好物在无锡古运河畔汇集,匠人匠心在这里可以一网打尽。”旅游体验师默然说,行走在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可以看到有杭州的张小泉、扬州的谢馥春、漳州的片仔癀、成都的采耳……当然,更能感受惠山泥人、锡绣、锡剧、新万鑫银丝面、穆桂英美食等无锡非遗。惠山泥人传承人赵建高在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开泥人店已有多年,他看重的就是运河文化带来的集聚力和吸引力,而他的泥人店也从单纯的售卖泥塑作品发展到了非遗培训基地和手作体验点。“不仅自己发展,还能更多机会和外地非遗交流,发展势头越来越好了。”赵建高也期待,借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东风”,有更多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能来无锡发展,为运河文化赋能。9月17日,在济南山东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第二届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进入第二天。

记者了解到,此次非遗大集上,从大公桥到清名桥,来自全国100家非遗保护单位和非遗相关文化旅游企业、精选非遗名品及非遗文创在此汇集。再往南到南水仙桥,大运河沿线省市非遗美食及其传承人,在现场以制作、直播等形式,全方位营造非遗美食消费体验新场景。

让活着的遗产融入生活

运河文化具体的呈现和表达是什么?怎样才能更好融入现代生活?在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非遗“活起来”,更“火起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非遗进景区、文商旅融合发展之路。在3号馆文旅融合展区,枣庄展区设立的非遗手工艺品现场展区吸引了鲁班锁,滕州剪纸,豪陶瓷等众多游客的关注.。

每逢节假日,细腻优雅的清曲从祝大椿故居内传来,今年以来,无锡天韵社组织的昆曲雅集为故居增色不少。“演出效果很好,观众反馈很多。”社长陈倩也找到了一个最佳的非遗展示平台。“以前去故居的机会很少,现在经常都‘泡’在这里。”“90后”小玉告诉记者,祝大椿故居里有非遗剧本杀,她的江南丝竹课也在这里完成。通过引入锡剧、江南丝竹、古琴、昆曲等音乐类非遗项目,名人文化、运河文化和非遗传承紧密相连。

除了利用场馆空间打造非遗场景,古运河度假区还设计了非遗美食之旅、亲子之旅、研学之旅等非遗线路,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推出了富含非遗元素的古运河灯光秀、光影秀、实景演出,“原来非遗还能变得这么美”, 网友“虫二书生”的话说出了来锡游人的心声。

构建运河文化新实践

运河非遗产品如何对接现代消费市场,是实现传承保护非常重要的发展课题。如今,年轻人渐渐聚集到古运河度假区体验非遗。“现代人对非遗的审美需求发生了变化,非遗产品要满足这样的新需求。” 江苏江南古运河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亮说,兼具旅游功能,历史文化街区进驻了很多创意十足的年轻国潮品牌,既贴近生活又极具设计感,美术馆、博物馆在街区内也是一应俱全,非遗文化在这里获得了创新土壤。在“歪歪楼”所改建的运河有礼文创集成店内,赵红育合作款“清名桥”精微绣、赵建高“惠山泥人”系列、吕俊杰督造款“醉江南”一应俱全。“传统非遗在与新潮设计的碰撞中,寻找到了‘新灵感’,运河非遗文创走向现代人生活的脚步也在加快。”许亮说,如今与非遗传承人通过定制、联名、共同开发等形式设计非遗文创达100余款,今年还将国家级非遗“惠山泥人”的“阿福阿喜”IP开发成“福喜梁溪”系列文创。

非遗文化是运河明珠,承载着运河基因,让非遗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非遗项目、线路和产品等多种方式,无锡营造出了非遗传承创新的良好生态,也让非遗传承人和各地非遗在这里找到了有利于生存、发展的空间。“非遗不是静止的,如果没有与当下生活连接,就容易走向濒危,推进非遗融入街区,让居民、游客共同加入保护和传承行列,无锡可以成为运河文化发展的创新示范。”中国旅游院院长戴斌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站点精选

双流工会搭台铺路,铸造乐业双流
双流工会搭台铺路,铸造乐业双流

成都市双流区总工会举办大型招聘会破解用工难就业难 ldquo;这次招聘会不仅岗位多,而且就在家门口举行,非常方便。rdquo;家住双流区东升街道的王先生认真考...

adr1